拍背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四大護理技術之一,也叫叩擊排痰法。是通過叩擊背部,促進附著在氣管、支氣管、肺內的分泌物松動以利其排出,防止肺部感染等并發(fā)癥。
對于長期臥床治療的患者,為了預防墜積性肺炎等并發(fā)癥,通常需要病人家屬或陪護人員經(jīng)常給患者翻身、拍背。給患者翻身相對而言較簡單,但拍背卻是個“技術活”,如果沒有掌握正確的拍背方法,不但起不到應有的功效,反倒會讓患者感到痛苦,甚至有副作用。
尤其是體弱的臥床老人,本身抵抗力較差,發(fā)生呼吸道感染后炎癥容易向下蔓延至氣管和肺部,痰多卻無力咳出。此時,堅持拍背,幫助其排出痰液顯得尤為重要。
拍背排痰適用于大量粘液和稠厚分泌物,呼吸功能降低或咳痰無力的病人,如長期臥床、活動障礙、營養(yǎng)缺乏及術后的患者。
大家都會拍背,但是真的都拍對了嗎?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拍背的要點。
一、拍背前后的評估內容
1、拍背前后,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及適應證,確定有無禁忌證;
2、評估患者呼吸型態(tài),聽診肺部呼吸音以確立痰液積聚部位;
3、了解病人及家屬意愿、認知和執(zhí)行能力;
4、評估痰液顏色、性狀、量等。
二、叩擊排痰法的六大禁忌癥
1、不穩(wěn)定的頭顱/脊髓損傷
脊髓損傷是因各種致病因素(外傷、炎癥、腫瘤等)引起的脊髓的橫貫性損害,造成損害平面以下的脊髓神經(jīng)功能(運動、感覺、括約肌及植物神經(jīng)功能)的障礙。叩擊會加重脊髓神經(jīng)的損害,所以不穩(wěn)定的頭顱/脊髓損傷禁忌拍背叩擊。
2、肺栓塞
是由于內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動脈主干或分支,引起肺循環(huán)障礙的臨床和病理生理綜合征。肺栓塞病人即使無明顯癥狀,也應臥床,床上活動時應避免突然坐起,轉身及改變體位等。叩擊會促進血栓脫落,阻塞肺動脈危及生命。
3、大咳血、活動性出血
給予大咳血病人拍背叩擊,可能會導致出血情況惡化,甚至出現(xiàn)血管破裂。
4、胸部骨折
胸骨骨折常因暴力直接作用于胸骨區(qū)或擠壓所致,臨床表現(xiàn)為胸骨腫脹、疼痛,可伴有呼吸、循環(huán)功能障礙。叩擊振動會增加病人的疼痛,甚至出現(xiàn)呼吸循環(huán)功能障礙。
5、多發(fā)肋骨骨折
叩擊會導致尖銳的肋骨斷端移動刺破胸膜,產(chǎn)生氣胸、血胸、咯血等。
6、主動脈夾層動脈瘤
是指動脈腔內的血液從主動脈內膜撕裂口進入主動脈壁內,使主動脈壁中層形成夾層血腫,隨血流壓力的驅動,沿主動脈縱軸擴展的一種心血管系統(tǒng)災難性疾病?;颊邞獓栏衽P床休息,避免碰撞、身體突然用力等改變體位,而導致血壓波動,更不能進行胸背部叩擊。
三、如何給患者正確拍背排痰?
1、讓患者取適合體位
若患者精神尚可,可鼓勵取坐位;若體力不支或意識模糊,也可讓其取側臥位,拍打一段時間后再幫助轉換另一側臥位。切忌讓患者俯臥趴在床上拍背,這樣會影響患者呼吸,也不利于痰液排出。
2、拍背的部位要準確
不能隨意地在患者的后背亂拍一氣。肩胛骨是人體明顯的骨性標志,容易辨認,拍背時可選取肩胛骨下端以下3-5CM的部位為“底線”,然后從下至上,從背部兩邊向中間位置拍打。
3、拍背方法要正確
手掌合成杯狀,拇指緊貼其余四指,腕關節(jié)不動,利用肩肘關節(jié)帶動手掌,使手掌平穩(wěn)著落(該方法所扣的空氣較多,叩擊力較均勻、穩(wěn)定)。以40-50次/分的頻率、力度均勻一致,由下至上、由外至內叩擊。每次10-15分鐘。切勿以掌心或掌根部拍背。
拍叩時要襯著衣物,力度適中,以達到排痰效果,又不引起病人疼痛,叩擊局部皮膚以不發(fā)紅為宜。
4、患者咳嗽后注意其心律,觀察有無缺氧,聽呼吸音是否正常。如果心率增加20次/分,或出現(xiàn)喘息、缺氧等不適癥狀,應暫緩排痰,并予以吸氧。
5、注意事項
①叩擊的時間和頻率應根據(jù)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,應飯前30分或飯后2小時進行。每天3-4次,每次10-15分鐘。若痰多,可增加次數(shù)。
②由下至上、由外至內叩擊,叩擊的相鄰部位應重疊1/3,力量中等。
③若患者咳嗽反應弱,則在吸氣后給予刺激—按壓及橫向滑動胸骨上窩的氣管,以使咳嗽。
④避免在病人生命體征不穩(wěn)定時或進食前后進行拍背。
別小看拍背這個護理的“小動作”,除了可以通過振動肺部引起反射性咳嗽、把肺部積聚的痰液從小氣管排到大氣管、再排出體外,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(huán),提高機體抗病能力。
拍背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很重要的一項護理技術,你之前拍的好、拍的對嗎?
24小時服務電話:0554-6895999紀委:0554-6895236投訴辦:0554-68695132
醫(yī)院地址:安徽省淮南市洞山老龍眼
Copyright © 2025淮南東方醫(yī)院集團
微信公眾號
手機版
微信公眾號
手機版